國民黨立委柯志恩。圖/柯志恩提供 分享 facebook 為延攬國內高教人才,教育部推出經費56億元的「玉山計畫」,引發學界熱議。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表示,改善高教低薪確實立意良善,但善意不一定能獲學界廣大的認同、支持,若目標凌亂、方法錯誤,依然由官方主導的遊戲規則,草率實施的結果,只是再次衍生高教資源分配的扭曲與不公,製造學者世代間分裂。柯志恩質疑,近日教育部對各界批評的回應,沒有解惑卻只有更多問號。玉山計畫公布後再開4場公聽會補救,豈非證實之前規畫欠缺嚴謹、閉門造車?此外,以台灣的政治氛圍,教育部長如何保證政策可以延續?前任教長的政策而今安在?柯志恩表示,更令人奇怪的是,教部又說「玉山學者」對象包括「國際與大陸學者」,媒體解讀為「去政治化、向對岸釋善意」。任何學術交流都應鼓勵,但向來兩岸教育交流不都隨著政治氛圍忽而往前又忽而停滯不前?「大學主管們對一中承諾書應該還餘悸猶存吧?」怎麼未來「玉山計畫」也要承擔起打破兩岸僵局的任務?柯志恩指,當官員聽到獨厚特定族群的質疑,教育部立即回應不會只有資深、不限理工科系;一聽到砸重金的批評,又馬上說「不會排擠預算」;一聽到年輕學者連署反對,馬上又稱不限單一年齡、職別。究竟偉大的「玉山計畫」是要改善大學老師低薪的通案?還是要為學術研究領域的頂尖人才提高獎勵?還是要吸引國際(包括對岸?)學者來台講學、投入研究?柯志恩認為,政府要留才攬才固然很好,但對象哪些領域?是重研究、延續追求SCI,還是授課與學生研討?是學術導向還是技職實務?官員們與其被質疑一句之後再回應一句,不如傾聽各大學意見,好好釐清「玉山計畫」的導向、領域、指標、遴選標準等等,或許才能讓邁向「玉山」的途徑較為安全可行。「登高必自卑,行遠必自邇」,柯志恩也提醒教育部官員勿再一手緊握資源,一手主導規則,而應先學會放手,因為學術工作者絕對比教育部官員更清楚所需的人才與標準為何。攻頂需有方向,否則走的是岔路,不僅永遠無法達陣,更有迷失山林的危險?
4EE4E7DA53B99E00
arrow
arrow

    montgoi47k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